作者:POS知识网发布时间:2025-05-16分类:行业新闻浏览:38
近日,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法院对一起涉案金额高达7.7亿元的信用卡套现大案作出判决,被告人董某、陈某等5人因非法经营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九个月至三年,并处罚金。这起案件的破获,不仅彰显了司法机关打击金融犯罪的决心,也为支付行业敲响了警钟。
2024年1月末,镇江市民朱先生在浏览短视频时,被一则标注“零风险、即时到账”的推广广告吸引。想到自己有信用卡额度闲置,朱先生便添加了对方微信,并下载了“瀚某生活”“鑫某付”等APP。在这些APP上绑定信用卡和银行卡后,朱先生顺利收到了套现资金。此后的一个多月里,他多次使用这些APP进行套现,直到接到银行的风险提示电话,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违法。
朱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经公安机关侦查发现,“瀚某生活”等APP通过快捷收款模块向用户提供信用卡套现服务,且信用卡刷卡收款账户与储蓄卡付款账户高度重合,疑似使用了相同的支付结算通道。2024年3月,涉案的APP负责人、第四方支付平台负责人及技术人员在多地相继落网。
主犯董某毕业于财经院校,原本是支付行业的专业人士。他发现套现APP的市场需求后,利用自己担任代理的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互联网支付牌照,搭建了“某商数据”第四方支付平台,开发出“经纬度匹配+入网商户代付”的套现技术方案。通过该方案,用户在套现APP上绑定信用卡发起申请后,系统会通过“跳码”技术伪造本地商户交易信息,经第三方支付通道扣除手续费后,资金秒转至用户储蓄卡,从而实现套现操作。
2023年9月至2024年3月间,“某商数据”平台先后接入“某和管家”“达某钱包”“瀚某生活”“鑫某付”等四款套现类APP,形成了“技术开发-通道对接-运营推广”的分工链条。吕某负责系统开发和日常维护,董某负责对接支付通道,李某、柴某等人运营套现平台并进行线上推广,通过与其他第三方支付平台非法合作,依照不同比例,共同参与对套现用户支付的手续费的分配。仅半年时间,他们就为全国十余省份的持卡人非法套现合计7.7亿余元。
案件移送审查起诉后,检察机关通过电子数据勘验、资金流向分析等方式,完整还原了非法套现犯罪链条。针对主犯董某辩护人提出的“技术中立”辩解,检察官结合后台修改交易数据的“跳码”证据,锁定了其主观故意。检察机关认为,董某等人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扰乱市场秩序,情节特别严重,其行为均涉嫌非法经营罪。
“瀚某生活”员工陈某虽未参与套现APP运营,但其在明知“某和管家”“达某钱包”等APP为套现类APP的情况下,仍将其介绍给李某,并通过李某介绍给董某,从中获取好处费。检察机关引导公安机关查清事实、固定证据后,将其补充移送起诉。
2024年12月5日,润州区检察院以涉嫌非法经营罪对董某、李某、柴某、吕某、陈某等5人提起公诉。2025年2月28日,法院经审理全部采纳检察机关提出的量刑建议,对董某等5人作出了上述判决。
这起亿元大案给从业者敲响了警钟。信用卡套现不仅违反了金融法规,还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金融机构和消费者的利益。对于支付机构来说,必须强化社会责任,加强对支付通道的管理,严格审核合作商户的资质,防止支付通道沦为犯罪工具。
同时,消费者也应增强法律意识,远离信用卡套现等违法犯罪行为。不要被所谓的“低风险、高收益”所诱惑,以免陷入法律陷阱。在日常生活中,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合理使用信用卡,避免过度借贷。
此外,监管部门也应进一步加强对支付行业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非法套现等金融犯罪的打击力度,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总之,这起案件的判决不仅是对犯罪分子的严惩,也是对整个支付行业的一次警示。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营造一个安全、规范、有序的金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