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客服小青发布时间:2023-07-27分类:行业新闻浏览:450
7月25日,蚂蚁集团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宣布他们已达成产学研合作协议,合作内容包括探索以安全求交集(Private Set Intersection,PSI)为核心的隐私计算技术创新。这项合作将以蚂蚁集团自家开发的“隐语”框架为研究基础,旨在推动PSI技术的发展,并探索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
此次合作将结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隐私保护技术和系统研究战略中心(SCRIPTS)”在隐私计算领域的专业知识与蚂蚁集团在隐私计算方面的研发能力和行业实践经验。具体来说,双方计划设计和实现特定的PSI协议,以提高PSI执行后安全机器学习和安全数据分析功能的效率和安全性。
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隐私计算技术之一,PSI是一种密码协议,可以确保参与协作的各个数据方计算出各自私有数据集的交集,而不会泄露交集以外的信息,从而保护各方的非交集数据的隐私。在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协作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以PSI为代表的隐私计算技术对于保护数据隐私在合作中具有重要价值。
2022年,新加坡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IMDA)和个人资料保护委员会(PDPC)共同启动了首个隐私增强技术(PETs)沙盒项目,旨在为企业提供试行隐私增强技术的安全环境。这一举措被认为有助于制定业界可广泛采用的最佳实践和标准。
近年来,我国将数据列为市场化运营的“生产要素”,并鼓励采用隐私保护计算等技术确保数据的安全可信流转。例如,2022年发布的“数据二十条”文件明确规范了数据市场化流转的框架和规定,为相关行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在这样的背景下,产业界和学术界频繁合作,探索隐私计算技术的前沿,并挖掘更多的应用价值。例如,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与蚂蚁集团合作成立了“隐私计算与区块链联合研究中心”,旨在围绕数据要素的关键底层技术进行联合研究。在国际上,学术机构和产业界也积极寻求技术创新和突破,蚂蚁集团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合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
蚂蚁集团自2016年起开始布局隐私计算技术,并打造了一套工业级可用的隐语可信隐私计算技术栈。他们将其中的核心产品如隐语框架、OcclumTEE操作系统、HyperEnclaveTEE底座等开源,以提高技术的易用性并促进业界的创新。据专利数据机构IPR Daily和incoPat统计,2022年,蚂蚁集团在隐私计算领域申请了1152项专利,位居全球首位。迄今为止,蚂蚁的隐私计算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多个场景,包括金融风控、医疗保险、营销方案和政务服务等。蚂蚁集团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合作将进一步推动隐私计算技术的发展,为更多领域的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提供支持。